歷代古籍中記述飲茶有利于健康的論述是很多的。從《神農本草》、《神農食經》到李時珍的《本草綱本》都有很多關于茶作藥用的記錄。明代錢椿年《茶譜》說:“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边@些茶的功效,確實被以后的醫療科學所證實。因為茶葉中含有很多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化學成份,現代醫學試驗表明,茶葉的保健功能是多方面的。當然,飲茶也還要講究科學,如何才算科學飲茶呢?不妨聽聽茶博士的解答。
一、古籍論茶功 自漢代以來,很多歷史古籍和古醫書都記載了不少關于茶葉的藥用價值和飲茶健身的論述!渡褶r本草》中關于茶葉藥用價值的記載《食物本草》記載著茶葉的藥理作用!渡褶r本草》稱“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薄渡褶r食經》中說:“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廣雅》稱:“荊巴間采茶作餅……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陸羽《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新修本草·木部》中說“茗,苦荼,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春采之?噍,主下氣,消宿食!庇址Q“下氣消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 《枕中方》中說“療積年瘺,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搗篩,煮甘草湯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療小兒無故驚厥,以苦荼蔥須煮之! 陳藏器《本草拾遺》中說:“茗,苦,寒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南宋時虞載《古今合壁事項外集》中記載:“茶有理頭痛、飲消食、令不眠”之功效。 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說:“荼即藥也,煎服則去滯而化食,以湯點之,則反滯膈而損脾胃!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凡諸茶,味甘苦,微寒無毒,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泵鞔X椿年編,后經顧元慶刪校的《茶譜》將飲茶的功效歸納為:“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明代淡修《漏露漫錄》對青藏牧民飲茶助消化的重要性評述為“茶之為物,西戎土番,古今皆仰給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崩顣r珍《本草綱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二、茶葉化學成分及其對人體保健的作用 茶葉的化學成分是由3.5-7%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湯的只有3-4%。茶葉中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除這些之外茶葉中富含若干功能性成分,它們的含量及對人體保健的作用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三、茶的保健功能 唐代著名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寫道:“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這雖夸張些,但茶的保健作用確實早已被人們所認識。經現代科學的研究表明,已知茶對人體至少有61種保健作用,對20余種疾病有防治效果。歸納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茶對人體的保健功能約有25項。

|